23日上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对《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了解读。《标准》由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联合清华大学,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专家顾问,携手监督机构、施工公司、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70余名知名专家编制,已于9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聚焦聚力施工现场标准化、协同化、数字化管理,主管部门精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监管,全文共分6个章节和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平台建设、建设流程、建设内容、智慧工地建设评价。
《标准》明确了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内容。明确了平台用户分为主管部门、施工公司和施工项目三个层级,主管部门级分为省、市、县三个子级,施工公司可按照内部构架分为若干子级,施工项目平台可向建设、监理分包等项目建设相关方拓展应用。平台涵盖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文明施工、物料与进度管理、BIM应用管理等8个基本模块。
《标准》规范了智慧工地建设流程。智慧工地的建设按照编制方案、安装调试、接口测试、运行维护四个步骤实施。对各市已建有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要根据《标准》要求升级完善。平台数据流转采用两级架构模式,施工项目利用互联网将数据直接传送至对项目实施监管的属地主管部门和所属施工公司平台,属地主管部门上传至上级主管部门平台,确保数据信息实时归集。
《标准》创新了智慧工地评价体系。一是评价阶段由最终评价转变为阶段评价与整体综合评价相结合,根据建设节点划分若干阶段进行分段评价,在整体的结构完成50%以后进行整体综合评价,评议智慧工地建设水平。二是评价方式由单一评价向多方面评价创新,改变以往只针对功能实现与否进行评价的模式,评价分为基础项和推广项两个类别,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应用覆盖度、参数覆盖度、时间覆盖度及应用效果,通过具体科学的评价公式进行计算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标准》统一了智慧工地数据接口。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推动标准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创新建设工程标准形式,在《标准》中对各个模块各应用场景的接口通用规则、签名规则及文件上传规则进行了统一,打破传输路径壁垒和数据信息孤岛,确保各级数据互联互通。
王润晓表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加大《标准》宣贯培训力度,积极地推进《标准》落地实施,充分的发挥《标准》指导作用,融合质量、安全、人员、绿色施工等系统,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联动处置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多级联动、统一协同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建筑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切实提升察觉缺陷、处理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助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