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部门联合召开杭州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发改委重点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及明年初步谋划的情况。市经信局介绍了杭州市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有关部门回答记者提问。
据市发改委介绍,扩大有效投资和推进重点项目是稳住经济发展大局的主抓手和硬支撑。今年以来,通过全力抓调度、促开工、保要素、强服务,项目建设总体呈现良好态势,全年共实施841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87万亿元、计划投资2129亿元。预计至年底,可完成年度投资280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为稳住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效支撑。
一是突出民生导向抓投资。对照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求,加快补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短板,重点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让群众可见、可及、可感。
比如,在医疗领域,实施项目20个,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投用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一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等5所医院,新增床位3000张;加快建设浙二萧山院区、市一医院新院区、市九医院二期、淳安县中医院三甲院区等15所医院,其中,明年有望竣工投用省中医院富阳院区(一期)、余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2所医院,预计新增床位1800张,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领域,实施项目74个,完成投资161亿元。建成投用西电杭州研究院、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未来科技城第六、第八小学等20所学校;加快建设天元公学和睦校区、杭职院建德校区、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等54所学校,其中,西湖大学三期、皋亭山高中、淳安千岛珍珠九年一贯制学校等23所学校预计将在2025年竣工投用,以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学位供给需求,快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文旅领域,实施项目25个,完成投资48亿元。建成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04、05、06地块、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等5个项目;加快建设良渚文化中心、泗洲中国古代造纸遗址综保复兴项目等20个项目,其中,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等5个项目有望于明年建成开放,进一步促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让城市更具吸引力。
在交通领域,实施项目35个,完成投资473亿元。建成杭温铁路、临安329国道等4个项目,其中,杭温铁路的正式通车,标志着以杭州为中心的省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加快建设地铁四期、杭州中环、机场高铁等31个项目,其中,杭衢铁路(建衢段)、长龙航空机坪建设等7个项目有望于明年建成,加快杭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为老百姓带来更快速、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市政和水利基础设施领域,实施项目96个,完成投资307亿元。建成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一期)、祥符水厂扩建、临半路、笕石路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里畈水库加高扩容工程、文二西路连接隧道工程等81个项目,其中,明年有望投用萧围西线(一工段至四工段)提标加固工程、塘康路拓宽、西湖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30个项目,有力提升韧性城市,让老百姓住得更加放心、安心、舒心。
二是突出要素保障抓投资。一方面,健全“问题不过夜”的工作机制。充分的发挥重点工程及要素保障单月调度机制作用,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按周梳理项目问题,责任单位每周协调、市重点办双周协调、市政府月度专题协调。省重点项目100%完成开工任务,183个省“千项万亿”工程完成投资110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30%,投资量稳居全省第一。
另一方面,抢抓“谁有项目要素就给谁”的政策机遇。对可能进入国家和省盘子的项目,“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努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用能保障。全年为19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用能120万吨标准煤。二是强化用地保障。4个项目纳入2024年国家用地保障范围,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6万亩;27个项目纳入2024年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涉及奖励用地指标900亩。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指导项目单位开展资金要素争取工作,全年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总额达735亿元。特别是通过“两新”政策支持,全年为中小学配备午休装备42.7万套,完成县级医疗设施更新211(台/套),更新改造老旧住宅报废电梯3750台,为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1092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持之以恒谋项目、争要素、促开工、抓投资。最近,市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杭淳开高速、机场四期、杭州中环、淳安秋口水库等一批大家关心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速谋划投融资方案,争取部分项目在2025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经积极争取,杭州拟列入2025年第一批省“千项万亿” 工程共有146个项目,总投资61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位列全省第一。此外,还将聚焦投融资改革,加大民间资本引入,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力争民间(项目)投资快于经济提高速度,民间投资占比达到50%以上。
制造业有效投资是推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发动机”,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支撑。抓投资的载体和抓手是项目,抓项目的关键是抓牢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制造业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105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纳入省重大制造业项目库。
1-11月,105个省重大制造业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245亿元。同时,聚焦投资增量,市经信局建立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新开工项月度通报机制,全力推动新建项目早开工、早见效。1-11月,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39个,完成投资118亿元。
为进一步谋准谋细谋实明年制造业投资工作,9月份,市经信局已着手开展2025年重大制造业项目谋划,第一批计划安排102个总投资10亿元制造业项目纳入省重大制造业项目库,总投资1850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22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387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41亿元。
2025年,市经信局将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高质量投资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要落实三个方面举措:
一是盯紧重大制造业项目。滚动更新102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清单,6月份再增补一批,力争2025年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120个以上。做好项目开工精准服务。按照“能早尽早、能快尽快”的要求,盯紧盯牢新项目开工情况,排出项目开工计划表,逐一推动落实。
二是全力激发存量企业投资潜力。坚持“留住本地优质项目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出台杭州市支持存量裂变项目实施意见,充分挖掘本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建立完整裂变项目动态储备、评估决策、跟踪服务、履约监管等工作机制,确保项目申报有渠道、评估决策有机制、跟踪服务有专人。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全力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储备一批优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大规模设备更新、省级转型示范等一揽子专项资金。加大市本级技术改造补贴力度,明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组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用好用足市本级“腾笼换鸟”专项资金,提高资金计提和下达效率,逐步提升区、县(市)工业功能区改造提升积极性,新催生一批“工改工”投资项目。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篇之年。请问下一步杭州市将怎么样才能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重点项目是“十五五”三个“重大”(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项目)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我们已多轮谋划“十五五”期间拟实施的重点项目,编制的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大”字。我们初步谋划了“十五五”重点项目1148个,总投资突破2万亿元。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38个,50亿-100亿元项目40个,20亿-50亿元项目131个,进一步突出事关当前和长远、事关全局和根本、事关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的重大项目。比如,聚焦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谋划储备项目22个,总投资突破5000亿元,“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1646亿元。重点推进高铁机场线、沪乍杭铁路、金千铁路建德段改线、地铁四期、机场四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强完善铁路布局、加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二是突出“民”字。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学技术创新强基、交通强省、清洁能源保供、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和民生设施等九大领域谋划项目盘子。其中,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交通强省、城镇有机更新、文化旅游融合和民生设施类项目共安排222个、总投资近1.5万亿元,项目数占比20%、总投资占比67%。
三是突出“新”字。重点安排更多共同富裕导向、新质生产力优先的项目,抢先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比如,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谋划之江实验室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人工智能+科学)、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德航空小镇、东部湾新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区域集中供能中心站等项目,不断强化产业聚集和场景应用,提升产业平台新能级。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信领域是主战场主阵地,也是促进制造业投资的重要载体。请问,2025年,工信领域“两新”工作会有哪些新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动“两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今年1-11月,我市累计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1.3万台(套),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
一是聚焦数字赋能,深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转数改网联”,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质扩面,2025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左右,培育省级未来工厂2家以上。
二是紧盯设备更新,加快促进重点行业提能升级。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纺织、轻工、医药等重点行业,明年实施以设备更新为主的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超650项,完成设备更新1万台(套)以上。
三是优化需求供给,推动杭州制造做大做强。增强机器人、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领域杭州优势装备供给能力,推动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力争2025年新培育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达到50项以上。
四是强化保障服务,全力向上争取“两新”支持政策。用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加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补助力度的同时,全力支持合乎条件的企业设备更新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再贷款等各项资金,尽快让政策红利惠及杭州更多的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针对人口流入地学位供需矛盾和人民群众对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期盼,请问杭州市2024年关于中小学校的建设情况如何,以及下一步的举措?
近两年不少人都在说,人口出生率下降,学校将会有多余。所以,借此机会,我想专门普及一下学位需求常识。当前,全国人口发展形态趋势是总体负增长、中心城市大集聚。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超大城市,近些年人口集中涌入,带来了“排浪式”入。2023年,小学新生人数达15.45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而这一些孩子出生时的2017年,杭州非流动人口出生数为8.66万人,占2023年入学人数的一半略多,这表明外来小学新生几乎占一半;今年小学新生人数达到13.5万人,入学总数虽比去年有所减少,但比2022年多约1万人,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新入学人数居高不下,毕业人数又相对较少,这一进一出间小学在校生总量仍在增长。
为此,市政府连续5年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建设。2024年,全市共完成新建中小学、幼儿园96所,新增学位10.09万个。五年来,累计建成中小学、幼儿园543所,新增学位48.3万个。
随着入学高峰由小学向初中、向高中的“排浪式”传导,未来十年,杭州教育将处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中学学位紧张共存的阶段。据测算,2029年为初中入学高峰、2031年初中在校生规模达到峰值;2027年、2032年将出现高中入学的阶段性高峰,2034年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峰值,比2024年(十年间)增长近60%。为回应人民群众“上好高中”的殷切期盼,市教育局在发改、规资、财政、建设等部门和各区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扎实推进学校建设工程,持续加大优质高中资源供给力度。
2024—2025年,全市共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含新建和改扩建)重点项目29个,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2024年,杭州高级中学临平学校、杭二中富春学校、学军中学桐庐学校3所市属高中建成投用,三年总计可增加学位7200个。2025年,皋亭山高中(杭九中树范学校)、康桥高中(源清第二高级中学)、双桥高中(杭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新湾高中(长河第二高级中学)等4所市属高中将启动招生,三年总计可增加学位10200个。“十五五”期间,我们将通过新建一批、挖潜一批、扩容一批的方式,稳步增加高中学位供给,尤其是主城区每年开建4-5所高中,确保顺利度过马上就要来临的高中入学高峰。
请问杭州今年在快速推进城建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目前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快速推进城建领域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联合市区两级各有关部门,多头并进,高效合作,形成了综合协调、专班督办、要素保障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城建领域重点项目建设。
城市道路今年完成投资169亿元,完工192条城市道路、开工80条,良祥路北延、振华西路等8个打通城市“断头路”工程全面开工,文一路(紫金港立交—荆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通车,杭州绕城范围内“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断点全部打通。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今年完成投资16亿元,污水处理厂完工3个、开工1个,污水管网建设70.8公里,七格污水处理厂(三四期)清洁排放提标改造顺利完工。
公共停车场(库)及新能源充电桩今年完成投资27.7亿元,东园公园等公园地下新建公共停车场全面完工,全市新增13937个公共泊位;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完工5268个。
城市更新方面,今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资28.4亿元,开工313个小区、竣工354个小区;城中村改造投资419亿元,已实施59个项目,签约(整治)13887户,开工安置房24000余套;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投资169亿元,全年建设4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和4个综合品质样板区。
2025年,市建委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优环境、扩投资、稳市场、保安全,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设施服务保障。
一是抓紧抓实稳投资各项工作,持续发挥城建领域投资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快速推进“十五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分类制定五年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储备;三是加快建设文一西路西延、彩虹大道东延工程等39个城市道路项目;沪昆铁路立交(滨江区段)城市枢纽综合管网工程、奔竞大道(九堡大桥连接线-耕文路)地下管廊建设工程等21个地下管网管廊项目;200个老旧小区项目;52个城中村项目。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城建领域重点项目牵引作用,以更快节奏、更高效率、更实举措,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坚强支撑,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全力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过程中,2025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项目?
“十四五”以来,杭州交通在做好迎亚运交通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深入推动全市综合交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交通国际化、市域互联、现代物流体系、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成效。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围绕规划目标全力冲刺,扎实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好交通先行引领作用。
一是强化国际联通,推动萧山国际机场四期开工建设,开通义新欧“杭州号”专列,推动杭州机场航空枢纽的地位提升,增加杭州与直连直通国际大都市的数量和能力。
二是完善区域辐射,建成杭衢铁路,开工建设沪乍杭铁路、杭淳开高速公路,提升区域通行效率,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杭州都市圈融合发展,助力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三是加快市域融合,加快建设杭州中环,全面开工地铁四期和钱江三桥提升改造工程,打通“断头路”,推进国道穿城路段改造提升和四好农村路,逐步提升城市交通安全和韧性。
四是推动航运转型,推出“航运浙江”杭州方案,推动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等干线航道提能升级,加快杭州出海新通道和富春江二线船闸等重大水运工程谋划,全方面推进交通绿色发展。
“十五五”时期,杭州交通将全面聚焦“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持续完善综合交通“大枢纽”“大通道”“大网络”,加快建设以人为本,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和韧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今年,杭州水网成功入选国家先导区,水网建设正在快速推进,2024年水利建设情况如何?2025年有什么计划安排?
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是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水利建设的重点。2024年,我市城西南排等10项“千项万亿”重点项目全速推进,里贩水库加高扩容等3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青山水库分洪通道等3项重点项目完成前期研究,今年梅汛期暴露的8个防洪薄弱环节提前实施,珊瑚沙海塘等7.9公里问题海塘完工见效。1—11月,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01.8亿元,完成率101.2%,提前实现第二个“水利百亿投资”目标,投资体量位居全省第二。市本级海塘安澜(三堡至乔司段)等17项增发国债项目的投资完成率、国债支付率均达到100%。
2025年,我局将以水网先导区为抓手快速推进现代化杭州水网建设,新开工东苕溪左岸(余杭段)等重点项目5项,快速推进西险大塘等重点项目17项,力争实现第三个“水利百亿投资”目标,进一步构建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三大体系”。同时,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水利蓝图,力争“十五五”期间完成投资400亿元,着重关注“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为承接国家政策准备好,全力推动杭州水利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水利现代化先行。
在杭州城市建设中,群众很关注医疗设施的建设,目前杭州市有哪些政府投资建设的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杭州市一医院是市属医院的龙头医院,请问市一城东新院区何时能建成完工?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我市持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医疗卫生项目的建设力度。2024年,杭州市本级政府投资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共6个,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3个,目前各项目均稳步有序推进。其中,杭州市第四人民迁建工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二期建设项目、杭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扩建项目均已顺利开工,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城东新院区建设工程完成项目结顶和主体结构中间验收。2025年,我们将力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新建门诊医疗综合楼建设项目等4个工程的新开工建设,全力开展“两重”“两新”等资金要素争取工作,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
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城东新院区建设项目是我市重要民生保障工程,该项目位于上城区艮北单元,总用地面积约146亩,总建筑面积约31.3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床位数1200张,以医、教、研、防一体,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建设。目前建设进展顺利,已进入精装修阶段,项目各方全力冲刺精装修和净化、物流、实验室等各专项工程项目施工,按目前建设进度,预计于2026年6月竣工完成。建成后的城东新院区将切实提升市一医院的整体软环境和硬实力,通过百年名院的“龙头”领跑,推动市级医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杭州市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